A
奥原晴湖 阿老
B
C
D
E
F
G
H
I
J
K
L
M
N
南海岩 聂成文
O
欧阳中石
P
Q
R
日本画家合作 饶宗颐 任惠中
S
T
U
V
W
X
Y
Z
 
清代画家王素绘画粉本之发现与研究(一)
作者:张大拙 来源:坦腹斋 加入时间:2015-10-5

桐仕女图》(南京博物院)、《夏日仕女图》(扬州博物馆)、《朝云小像》(清华大学美术学院)



甲午仲秋,笔者与友人游于江南,机缘所致,于肆间隐秘处发现大量王素绘画稿本,并分两次购得各种粉本八十三通。多次展玩研究,发现信息量巨大,涉及题材,风格,画法,材料,历史,传承等等,因为知识浅陋,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搞的明白。


所谓粉本,广义上是指中国古代绘画施粉上样的稿本。唐代吴道子曾于大同殿画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,一日而毕。玄宗问其状,奏曰:“臣无粉本,并记在心。”元代夏文彦《图绘宝鉴》:“古人画稿谓之粉本。”其法有二:一是用针按画稿墨线密刺小孔,把粉扑入纸、绢或壁上,然后依粉点作画。二是在画稿反面涂以白垩、土粉之类,用簪钗按正面墨线描传于纸、绢或壁上,然后依粉痕落墨。后引伸为对一般画稿的称谓。古代画匠画工画师的粉本,有的是师傅钩线稿,标记后面工序的画法记号,再由自己或学生填色而成,就此而言,这批粉本若称为画稿也是可以的。但它们还是保留了许多古代粉本的特征。


 

这些粉本大部分品相良好,有些有不同程度的残损。所用纸张既有宣纸,也有棉纸和很薄的竹纸,纸薄方便覆盖摹写之用,这些粉本里有几幅就有炭笔摹写构描的痕迹。是先用炭笔摹写线条,再用墨笔钩画的。或许是学生勾描老师的稿子,也许就是王素自己钩描自己的画,留作资料的。而上面的字迹还是王素本人的。在画法上,墨笔双钩和没骨均有,个别的十分精工,有的虽不太精细,也是笔墨俱到,一丝不苟。画面基本上不着色,着色的只三五幅(见《封侯图》),也只是局部敷色,大多数有题无印,有的无题无印,只有一幅有印的,也不是原印,大概是后来的藏者好事盖上去的(见《李广射虎图》)。


 

作品中几乎每一张都标记了记号,这也是这批画稿信息量很大的一部分,容易弄懂的是标记颜色,比如,卜---白,月-----月白,者----赭石,赤----红,也有的是标记花纹和画法,如,米点----米芾点(水墨充足的横点),大混点---指含水墨较多的墨点,双钩桂----双钩桂树,但因时间资料及能力所限大多数标记还不知道其中含义,有待于进一步研究,比如,其中大量标记“金木水火土”,不知是何意思。有很多画法标记,如“火者木黄点”也不知道具体为何。这些标记显然存有古风,密不外传?方便记录?或许兼而有之。是仅仅王素学习当时画工的方法,还是在当时画家中广泛使用,也未可知,因为在现存的资料中,似乎尚未见到其他画家有如此标记的画稿。也许尚有,笔者孤陋未见而已。其中大量未明白者,有待于做更多研究。


 

其内容包括人物,禽鸟,花卉,草虫,走兽,山水,各类杂陈,琳琅满目,许多题材是可以在王素的已完成作品中找到的,有的题材十分少见,比如《唐明皇击鼓图》,描写李隆基击鼓,杨贵妃在一高高的小圆台上作胡旋舞,这样的画面,在小圆台上的似不多见。有的作品比如《吕虔赠刀》,在张大千的画里也可见到,情节和人物也相差不多。可见,到了清代晚期,不仅绘画中笔墨方式程式化,就连绘画题材也越来越程式化了,就像京剧的戏出一样,多家来唱,形式一样,味道不同。其优缺点,论者多也,此处不做详论。


关于这些粉本的年代,在其中两幅作品中可见倪端,八十三幅作品只有两幅题有年款,一是《三元鼎足图》,一是《耄耋图》,都题有戊辰年款,即为1868年(同治七年),是年王素虚岁75岁,从其他未提款的作品风格和笔墨特点来看,也都应是戊辰年前后的作品,当是王素晚年之作。



绘制这些粉本的目的,据笔者揣测,一是科徒,二是留作资料,三是创作稿本。王素的弟子中最有名的当属陈崇光,而近现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年少时曾学画于陈,就此而论,王素应该是黄宾虹的师爷。另王素的子侄辈也多习画,较有名气的是王连,字拓村。一说是王素侄,一说孙。作为创作稿本,也可以想见,《扬州画苑录》中说他“咸丰三年(1853)太平天国克扬州,迁邵伯

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当前2/5页 共5页
 
Copyright © 2003 - 2021 Tfzart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坦腹斋·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或镜象 E-mail:1013102739qq.com
地址: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友谊路盛祥家园6栋 邮编:066000 曲女士,联系人电话:13780358775 QQ:1013102739
冀ICP备14016536号-1